北京日報訊
近年來,在高房價的壓力下,一些購房者寄希望能“撿漏”各種形式的“超低價房”,這讓犯罪分子有機會行騙。
西城檢察院調研統計,2010年至今,該院共辦理涉及購房的詐騙案13件13人,涉案金額達340余萬元。檢察官根據實際案例,詳解各類騙局,提醒大家不要上當。
虛擬的經適房
經適房、兩限房、公租房、廉租房,這四類保障性住房往往被不法分子當做“誘餌”,利用人們急于購房、盲目追求低價、不了解相關政策的心理實施詐騙。
被害人許經理是一家房地產經紀公司的負責人,史某是公司新聘用的房產買賣部經理。2010年11月的一天,史某對許經理說,自己手里有4個經適房指標,每平方米大概6000元左右,只需要交8萬元定金,保證能在2011年和開發商簽購房協議。許經理聽后有意購買一套,但由于怕其中有假,特意在網上查了史某提到的樓盤,結果的確是在建經適房。
覺得萬無一失的許經理簽訂了預訂協議書,并把8萬元轉給了史某。隨后,許經理又幫朋友在史某那定了一套125平方米、總價75萬元的房子,同樣交了8萬元定金。
身在房地產行業的許經理知道不允許私下購買經適房,思來想去,覺得這事總歸不妥,于是叫來史某說自己不買了,要他把16萬元退回來,但史某一直找各種借口拖延,后來干脆不再上班,人間蒸發。
■檢察官提示
北京的四類保障性住房已經在全市范圍內按相關標準統一申請,并由住房保障部門進行審核、備案。根據規定,購買保障性住房首先必須符合申請條件,需要填寫相關表格,提供相關證明,配合街鄉鎮組織調查、評議等,待街鄉鎮提出初審意見、配租配售方案后錄取并上報區縣。這意味著私下購買保障性住房是被絕對禁止的,不法分子自稱掌握經適房指標顯然是不可能的。